哈尼族长街宴。金家茂摄 图片由北京海外影相周“中国稻作文化影像展”提供
丰充时节,村民们在哈尼梯田割稻打谷。金家茂摄 图片由北京海外影相周“中国稻作文化影像展”提供
阳光下多彩的哈尼梯田。卢文摄 图片由北京海外影相周“中国稻作文化影像展”提供
哈尼族东谈主在田间地头庆祝丰充。王宇摄 图片由北京海外影相周“中国稻作文化影像展”提供
【聚焦农业遗产】
“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小姐就降生了……”哈尼族古歌声声漂泊,轻拂过层叠如画的哈尼梯田。
寰宇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不雅坐落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称呼定名的寰宇遗产地。“三犁三耙”的农耕玄学,丛林、梯田、村寨、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当地东谈主民尊崇当然、妥当当然、保护当然的印证,号称东谈主类农耕文静的“活化石”。
这几天,阿者科村的民宿雇主、哈尼族小姐张萍正忙着指示搭客在梯田捉鱼。她忙得脚不点地,却满心骄慢:“因为爱这里的一针一线,是以我回到家乡发展。”地处红河州元阳县的阿者科村是国度级传统屯子,亦然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五个要点村寨之一。
1300多年前,顾惜当然的哈尼族先民在丛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掌握依山垦荒梯田。梯田从山脚延迟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到3700多级。哈尼族东谈主修渠灌田,创造了木刻分水等水利时候。千百年来,公仁和洽的梯田用水习俗,蕴含着迂腐的生态机灵。
“红河哈尼梯田已经生物各种性宝库,为动植物提供了繁殖繁殖的空间,种植出了云南最多的传统红米品种,同期看成东谈主工湿地,还起到保捏水土、修养水源、调遣表象的紧要作用。”红河学院卢鹏教师说。
山水若四季长流,梯田可常年饱水。哈尼族东谈主深知,保护好水系即是守住了遗产命根子。“元阳县实行沟渠管护村民自治面貌,收复奉行传统的‘赶沟东谈主’轨制和木刻分水法,把农田水利时势的小气纳入遗产区村规民约。”寰宇遗产哈尼梯田元阳解决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徐忠亮先容。在哈尼梯田庐,经常能见到“赶沟东谈主”扛着锄头巡逻沟渠,180余名沟长督察着水系长流。
“稻鱼鸭”轮廓种养面貌推论,梯田红米品牌收敛表现,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设置面貌实施……雅致的生态也反哺着世代居住于此的哈尼族东谈主。“当年村里莫得民宿,刻下开了八九家餐馆、两家民宿,还有‘火塘咖啡’,搭客多得很嘛!”阿者科村党支部布告普字成怡悦肠说。
阿者科村是“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理念活着界遗产地的天真践诺。哈尼梯田遗产区农民东谈主均可主宰收入从2013年的3928元增长到2023年的14736元,走出了一条露出寰宇文化遗产价值、鼓舞传统屯子保护独揽、买通“两山”更始的新门道。
“拉珍莫!”哈尼族的祝酒词掷地赋声,伴着田间裕如的阵阵稻香,阿者科村的村民们手捧满溢的红米酒,笑脸盈盈,共同祈盼来年也有个好成绩。
(本报记者 徐鑫雨)九游会J9